close
- 今日重點
- 認識我們的大腦
- 關於記憶
- 淺談阿茲海默症
- 維護腦健康方法
- 談失智之前,先認識大腦!
- 腦神經元構造
- 樹突:接受傳入之訊息
- 軸突:訊息傳導
- 突觸:交接空隙,神經傳導物質傳遞
- 腦的重要構造
- 皮質:額葉、頂葉、枕葉、顳葉
- 分區協調可塑性
- 額葉:認知、口語、情緒控制
- 頂葉:運動、感覺
- 枕葉:視覺
- 顳葉:聽覺、語意
- 邊緣系統:杏仁核(恐懼情緒)、海馬迴(新記憶)
- 理性與感性:皮質的活動(理性思考)能抑制邊緣系統中杏仁核的衝動情緒訊息過多:腦中一片空白!
- 記憶的過程 :登錄、儲存、提取、遺忘
- 怎樣才能增進記憶?
- 當下:專心
- 間隔:重複
- 用心:聯想
- 記憶的固化:重複刺激,重覆放電,腦部連結與傳輸效率就會提升
- 記憶力變差了,就是失智症嗎?
- 影響記憶之因素:
- 精神:憂鬱症、譫妄、失眠
- 代謝:肝/肺/腎異常
- 中毒:酒精、一氧化碳、藥物
- 感染:細菌、病毒(梅毒、愛滋)
- 腦傷:腫瘤、腦水腫、腦出血
- 飲食:缺乏好油、B12、葉酸
- 失智症:阿茲海默型、血管型
- 別再說癡呆症了!
- 淺談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
- 血管性失智症
- 其它(路易氏體、額顳葉型)
- 相關因子
- 性別、家族史、年齡
- 出現異常的:Tau蛋白、乙型/ β類澱粉沉積斑塊、神經纖維束糾結
- 頭腦萎縮:海馬迴...
- 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
- 教育程度、失眠程度
- 65歲,該緊張嗎?
- 普遍發病年齡
- 65歲以下:不到1%
- 65~69歲: 1.5%
- 70~74歲: 3 %
- 75~79歲: 6 %
- 80~84歲: 12 %
- 85歲以上:20 %~40%
- 台灣近期的盛行率
- 65~69歲: 3.4 %
- 70~74歲: 3.46 %
- 75~79歲: 7.19 %
- 80~84歲: 13 %
- 85~89歲: 21.92%
- 90歲以上: 36.88%
- 教育程度高,阿茲海默症?
- 睡眠與失智研究:
- 2013年《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共698名平均82歲,追蹤三年半
- 睡眠品質佳,罹患失智風險低!
- 有ApoE4基因者,1.8倍:4.1倍
- 好好睡覺,睡覺好好!
- 阿茲海默症狀
- 腦部功能逐步退化,可能造成:記憶、語言、 思考、情緒控制、空間、時間定向感之能力降低,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 漸進過程
- 初期:短期記憶受損(提醒無用)
- 中期:執行熟悉事物品質下降、容易迷路、不安易怒、理解力降低、性格改變、被偷妄想症
- 晚期:洗澡/如廁/走路需它人協助、認不得親人、無法正常說話
- 症狀口訣
- 隨講隨忘記,一直說過去
- 愈煮愈難吃,見笑轉生氣
- 四處趴趴走,出門就不見
- 東西找不到,一定被偷去
- 生病,如何處理?
- 失智症照顧重點
- 配合醫生:及早檢查、延緩
- 心理建設:減少焦慮、支持
- 懷舊活動:增加信心、開心
- 社會資源:專業照顧、安全
- AD8極早期失智篩檢
- 判斷力上的困難
- 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 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陳述
- 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
- 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分
- 處理複雜的財務上有困難。
- 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
- 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 多瞭解就能多諒解,就能:少怨多願!
- 失智症協會:0800-474-580 (失智時,我幫您)
- 瑞智學堂 :專為失智症患者及家庭照顧者所設計的治療性團體活動.讓失智患者:多動腦、多運動,減緩退化速度,維持生活品質,減輕家人負荷。
- 愛心手鍊
- 各地縣市政府社會局
-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0800-056789
- 維護腦健康方法
- 避免:腦傷
- 減少:抽菸、憂鬱
-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 護腦:三動一食
- 腦動
- 運動
- 互動
- 地中海飲食
- 每天走路健腦:1995年,哈佛大學分析19,000名70~81歲女性長者後發現:
- 12小時/跑步4小時者,比每週步行不到1小時之組別:認知障礙少兩成!
- 失智症相關研究:
- 年《神經學》期刊:共5698位長者參與,休閒活動共分為:
- 被動式休閒(看電視、聽廣播)
- 體能活動(走路、園藝、做零工)
- 社交活動(邀請/拜訪親戚朋友)
- 啟發性活動(團體、看電影、藝術)
- 研究結果:每週至少參與兩次啟發性休閒活動者: 失智症風險少一半!
- 動腦的活動:
- 終身學習新知識
- 電影討論、閱讀、寫作
- 藝術創作
- 參加團體/慈善活動
- 玩遊戲:填字遊戲、紙牌
- 每天盡量動動腦,能夠讓你腦更好!
- 哲誠祝福大家:事事順心;心想事成!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