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人老化

  就個人生理方面而言,許多專家學者對於老化相關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理論,包括:細胞分裂限制、內分泌減少與失調、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壓力賀爾蒙傷害、免疫系統年老衰退、身體廢物堆積的傷害、自由基的眾多危害、基因的突變、熱量限制飲食理論等等。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可以論定哪種理論最正確。事實上,這幾種老化理論彼此之間也可能有相互影響。我們能做的,是針對可以預防及改善的部分來加以補強,避免加速衰退。現在,就讓我們來初步認識這些有趣的理論吧。

 

一、細胞分裂有限制

  首先我們要知道,構成身體的基本單位「細胞」有它固定的生命週期或是分裂次數。根據實驗結果,這個分裂次數大約為五十次。相關理論是在1961年由黑富利克(Hayflick)博士所提出。黑富利克曾經擔任過美國老年學會(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主席以及史丹佛大學的教授,目前則執教於加州大學。

 

 

  黑富利克在研究中發現,細胞似乎能夠記住已經分裂過的次數。不僅如此,細胞分裂的次數越多,細胞內染色體尾部的「端粒」就會越短,當縮短到一定的長度後就不再分裂,細胞便邁向死亡。這個分裂次數的限制因此又稱為「黑富利克限制」這讓我聯想到,在某些電影裡面,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利用成人細胞複製出所謂的「新生兒」,雖然一開始的生長都與常人無異,但是製人的老化速度卻特別快,生命長度也不及正常人,這似乎與細胞分裂限制的理論,有些相似。

 

  雖然細胞分裂限制乍看之下似乎是個大的缺點,因為分裂有限而細胞死亡,讓人體也因此無法逃過長生不老的奢望。但實際上,細胞分裂次數的限制對於我們身體健康卻是是相當重要的。要知道一個原則:細胞分裂次數愈多,愈容易造成錯誤而產生基因突變,甚至變成癌症。

 

  如果能在細胞出現變異之前就停止分裂,反而對個人是件保護裝置。若任由細胞無限制分裂,就會形成所謂的「癌細胞」,反而對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在台灣,癌症已經是近三十七年來最恐怖的頭號殺手,根據台灣主要死因發生時鐘,每隔十分四十六秒就有一位死於癌症。(這篇文章全部看完,大約又多一位了...)

 

  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正是針對這個控制細胞分裂的端粒進行研究。在正常的細胞當中,控制端粒生長與抑制的酵素(端粒酶)並不會特別活化,但是在大部分癌細胞當中,端粒酶卻是特別的活躍,才會讓細胞不斷地分裂生長。

  所以,若是能找出控制端粒長短的機制,或許就可以讓不斷分裂的癌細胞恢復成有限制的分裂;當癌細胞不再繼續分裂,個人就可以減少癌症的傷害。同時,端粒的相關研究,也可以讓天生端粒異常的早老症患者(在孩童時期就像個小老頭),有機會活出應該有的生命。

 

 

二、內分泌會改變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某些荷爾蒙的分泌也會跟著改變。一般在這個階段所提到的荷爾蒙改變,主要包括:生長激素、動情激素、黃體激素、睪固酮、及性荷爾蒙前導物(DHEA)等等。不少研究顯示,這些荷爾蒙分泌的減少確實與骨質疏鬆、以及性致勃不勃等多種生理狀況改變有關。這也是為何目前聽到的抗老醫學希望能夠透過賀爾蒙補充療法來補充與平衡體內各種賀爾蒙的主要原因。

 

 Hormone)或稱為激素是體內分泌的一種液體,負責刺激特定器官的發育協調。例如:動情激素(雌激素),是由卵巢所分泌的荷爾蒙(雌酮、雌二醇、雌三醇),會刺激女性的性器官發育。

 

  無論是女性或是男性,大約在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左右,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下降,會有部分人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狀況,就是一般稱的更年期症狀。通常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心悸、體力衰退、性能力降低與潤滑液分泌減少所造成的性交不適、甚至心理時常會感到沮喪或是容易感到不滿。種種的不適,也可能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導致失眠。

 

  其實,很早以前在中國著名古籍《皇帝內經》中的《上古天真論》就已經提到:「天葵竭」這個情況,發生的時間點分別是在女子七七(四十九歲)與男子七八(五十六歲)。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正是目前所謂的更年期階段。可見先人觀察與歸納功力之優越。註:女:...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男:...天葵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讓我用近來常常被提及的DHEA為例來補充說明。DHEA是一種由腎上腺所分泌的性荷爾蒙前導物,它能夠轉化成男女體內都有的雌激素及睪固酮。自青春期以後,隨著年紀增加,人體的DHEA會慢慢減少,到了七十歲左右,大約剩下百分之二十的量。雖然有報導指出:DHEA可能具有促進代謝再生、降低男性心臟病的發生的功效。但與其它荷爾蒙療法一樣,對於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不得不多加注意。

 

  一個美國著名相關荷爾蒙補充療法的真實案例,就是美國的國家衛生單位於2002年七月被迫中止的一項「全國婦女健康調查計劃」。這是一個全國性的長期大型實驗,主要目的是去調查十六萬名五十歲至七十九歲的停經婦女,研究有關於改善更年期對其生活品質影響的對策,主要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失能、生活品質下降、死亡等相關問題。其中一項實驗就是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

 

  參與賀爾蒙補充實驗的兩萬七千名研究對象中,分為留有子宮者以及子宮已經摘除者。在實驗中,前者是予以補充動情激素與合成的黃體素;後者則不需要補充黃體素,僅補充動情激素。研究人員發現補充動情激素與合成黃體素的對象,發生乳癌、中風、心臟病、血栓的人數比起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發病人數還要多,達到實驗上顯著的差異,合併使用動情激素與黃體素這組因而緊急喊停。

 

  雖然其中的原因可能與當時所使用的荷爾蒙濃度、比例、開始使用的年齡、成分的來源有關(如:早期使用的動情激素,是由懷孕的母馬尿所提煉,濃度自然高出人類許多;人工合成的黃體素,也不見得適合被人體吸收)。因此,不能全盤否定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功效。這項研究結果確實造成當時使用此療法的大眾一陣不小的恐慌。

 

  在2009年,發表於世界著名的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一篇報導則指出:持續追蹤上述研究中合併服用動情激素與黃體素的婦女,發現:荷爾蒙補充療法雖然不至於引發肺癌,但是對於肺部已經長有腫瘤的患者,會加速其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並且在研究期間,實驗組因為肺癌而死亡的人數也比安慰劑組高出許多。

 

  雖然現今的荷爾蒙療法已經較為大眾接受,不過還是需要在專科醫師的評估後非常謹慎地使用,才可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其它困擾。例如:過度使用睪固酮,也有可能會造成雄性禿及傷害肝臟、腎臟、甚至對原本已有攝護腺問題的患者,會增加病情的嚴重度等等的副作用。使用荷爾蒙療法,重點並不是單單在補充量的不足,更要注意到不同荷爾蒙之間的平衡。欲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您,對本身所需的劑量、成分的來源、使用年限及其它相關限制,請務必尋求合格的專業醫師,進行充分討論之後再行使用,並定期追蹤檢查。

 

樂齡學堂

問題:老師,有沒有哪些人在使用荷爾蒙療法要特別注意?

回答:是的,的確有某些人在考慮使用此療法之前一定要特別與專科醫師詳細討論過去的疾病史、並檢驗相關資料。

幫各位讀者整理出來,有機會請提醒身邊有需要的親朋好友。

  1. 本身或家族有乳癌疾病史者
  2. 有靜脈.血栓疾病者
  3. 肝功能不全者
  4. 血脂代謝異常者
  5. 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患者
  6. 陰道或子宮不正常出血者

 

 

三、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功能降低

  雖然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但效能同樣會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而下降。人體中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的胸腺與脾臟,功能會因老化而慢慢退化。這會造成參與對抗病毒的免疫淋巴球其「辨識敵我能力」以及「清除體內有害物質的效能」雙雙減弱。

 

  除了免疫力下降之外,從事科學研究的專家也發現:過多的壓力與過度使用藥物,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尤其當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無論是超時工作的生理壓力、憂慮學校考試、工作升遷、感情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或是過度用藥對身體產生的負擔,都會使交感神經常常處於興奮緊張的狀況。長時間下來,就很可能會導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不協調,產生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交感神經的興奮,原本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地處理日間眾多繁忙的學習與工作;但若是過度或長時間一直無法讓交感神經放鬆休息,就會產生問題。生理上出現的症狀例如: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糖上升、消化功能降低等等。這些原本都是能夠讓身體在短時間內保有最多的能量供給,維持最佳的戰鬥狀態,以利於應付各種負荷及突發狀況,但並不是要讓身體持續處在這樣的狀態之下。

 

  與交感神經相對的副交感神經,則擁有休息與恢復作用。包括:延緩心博、擴張血管、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以利食物消化與吸收順暢。更重要的,是讓淋巴球能攻擊病毒與癌細胞,讓身體的免疫力發揮其原本應有的功能,避免疾病的發生。

 

  若不能適時釋放壓力,副交感神經便無法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來放鬆療癒身體;晚上若不能得到充足睡眠(夜晚睡覺時,身體自然會分泌與健康相關的褪黑激素),長時間下來,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若是交感神經持續緊張,血管一直收縮得不到放鬆,身體的血液循環也跟著愈變愈差,可能就導致手腳冰冷、身體酸痛、高血壓、糖尿病、各種潰瘍、以及影響睡眠的品質,也就是一般常聽到「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疾病症狀。

 

  看起來,這些症狀是不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文明病」非常雷同?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理智地對付文明病?方法其實一點都不難。想要對付現代文明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歸原始」。你沒有聽錯,回歸原始生活對抗文明病。將生活作息盡量調回身體所需要的日間活動、夜間休息,讓自律神經與褪黑激素都能各司其職。飲食也回到農業時代甚至是原始時期,人類祖先最常攝取的各類蔬菜水果、以及純淨飲水。

 

  若是交感神經時常緊張,我們也要學著從心態上去調整。盡量多以正面思考,減少無意義焦慮;不要太趕、不要整天神經兮兮窮緊張。試著將壓力的來源做個總檢視,排出輕重緩急後依序處理,寫下來就會有幫助,總比在床上想翻來覆去來的實際。無法立即處理的事情,就先緩一緩。過度緊張只會減低大腦前額業的思考與判斷力,於事無補。不如做些深呼吸、泡個熱水澡、做有氧運動、減少非必要用藥、睡前別亂想、好好睡一覺。不用花錢,卻是最寶貴實用的生活良藥。

 

  至於身體的活動量,雖然很難再回到人類早期的時候,需要追逐獵物才能賴以維生所帶來的大量活動,但至少要增加到每天累計三十分鐘的運動,同時盡量減少坐在椅子上的時間,才能夠避免我們從原始的四隻腳在地面上爬行,好不容易進化到能夠使用兩隻腳的直立行走,又退化到不用腳的坐式生活,最後呢?只好躺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成功老年學院 的頭像
    成功老年學院

    成功老年學院

    成功老年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