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點
認識憂鬱症
改善及預防
瞭解樂活的意義
淺談憂鬱症
盛行率:
全世界:超過三億四千萬
台灣長者:7-16%
男女比例:1:2
老年憂鬱症者多五倍失智症風險
憂鬱症相關因子
性別:女多於男
遺傳:一等親20%
疾病:巴金森氏症、中風、失智
人格:依賴/缺乏親友之親密關係
容易罹患憂鬱症的人格特質:
- 過度依賴他人
- 對自己很嚴苛
- 對生命抱持負面想法
憂鬱症狀
情緒波動:過度憂傷、罪惡感
行為改變:退縮、行動遲緩
認知改變:注意力無法集中
生理不適:失眠、無胃口
持續兩周且影響日常生活(1/2 + 4/7:共五項以上)
A:整天憂愁
B:喪失興趣
1.:猶疑不決,無法下決定
2.:不餓,體重驟降
3.:懶散,沒精神、行動遲緩
4.:失眠,或嗜睡
5.:無價值感,或有罪惡感
6.:流淚,整天留在床上或家中
7.:企圖自殺,或曾經自殺過
特別注意哪些人?
自殺計劃周詳,下決定後心情突然變得輕鬆者
重度憂鬱症狀稍為消退、精力逐漸恢復後
改善及預防
食物補充
色胺酸:合成大腦血清素之原料,有助安定神經,心情愉悅
芝麻、燕麥、牛奶、魚、肉、香蕉
維他命B群:減少緊張、憂鬱
堅果雜糧、糙米、奶類、肉類
解憂良方:運動
運動時,體內分泌多種物質:
- 多巴胺
- 正腎上腺素
- 血清素
科學研究
柏克萊大學經26年研究:原本都沒有憂鬱傾向,沒運動的人之後罹患憂鬱症:多1.5倍!
1999年,美國杜克大學實驗:156名重度憂鬱症患者,分為藥物組、運動組(每週三次45分鐘)、藥物運動合併組
研究結果:症狀皆減輕,半數完全緩解!
持續效果
之後六個月當中,原本症狀已緩解緩解又復發憂鬱症之比例
藥物組:38%
運動組: 8%
運動不輸藥,持久又有效!
- 樂活 LOHAS
- 1998年,美國社會學家雷保羅(Paul Ray)所提出的觀念:
-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 當我們在作消費決定時,會同時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以及對環境、資源生態『永續』的責任
- 環境荷爾蒙 :具有與人體荷爾蒙相似之外來化學物質,透過:空氣、食物、水,進入人體並干擾內分泌,影響發育。
- 原名: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
- DDT
- 戴奧辛
- 多氯聯苯
- 雙酚A
- 殺蟲劑:DDT
- 易累積於:脂肪
- 短期影響:神經系統
- 長期影響:肝臟
- 降低:免疫功能與精蟲量
- 動物實驗:女性化與肝癌
- 可能提高:乳癌風險
- 世紀之毒:戴奧辛
- 易累積於脂肪
- 動物實驗有致癌性
- 破壞身體免疫系統
- 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異位、惡性淋巴瘤、畸形、白血病、甲狀腺與肝功能傷害
- 認識雙酚A
- 1998年,日本長崎大學發現:PC奶瓶在95度,三十分鐘會釋出
- 2008年《毒理學通訊》期刊:PC水瓶裝滾水釋出增加15~55倍
- 注意雙酚A 聚碳酸酯(PC)之重要原料
- 透明容器:水瓶、奶瓶
- 罐頭內層
- 傳真紙、感熱紙、電子發票